《模仿犯》完食

《模仿犯》完食,看得不是很舒服其實,以下無雷負評

若要一個概念說我覺得本劇想要傳達的理念,大概是「媒體操弄大眾不明究理的刻板印象會殺人」吧,但這部片完全在做一樣的事情——全片裡的性與性別暴力主軸大致上圍繞著SM(BDSM),然後相關元素都負面到不行且充滿刻意讓觀眾不適的獵奇

我不是要說有BDSM興趣的人沒有壞人,很多男S就只是shit我在臉書罵過很多次,但這部戲明顯把SM當成一種「變態跟壞人才有的興趣」、「讓觀眾不適的東西」,絲毫沒有多做一點功課、完全只靠劇組的刻板印象,比如說某角色刻意在鏡頭前做出的「殘忍」動作,那個散鞭那樣打其實不太會痛... 劇組只要在拍那場戲的時候有好好正經看待、輕輕試試看就會知道,不過我想沒人在乎,全台灣會細看那幾秒的觀眾太少、但用刻板印象製造出的影視效果大太多。

整體呈現的方式甚至讓我覺得在利用女性被害者的痛苦來營造色情感,「因為觀眾喜歡看所以媒體這樣再現甚至造假」這不就是本劇批評的事情嗎?但《模仿犯》也這樣做了。

//

硬要說可能可以說劇組是刻意用同樣的方式在讓觀眾感受到他們批評的事情,但以社會對BDSM的不了解,實際上只會有再現刻板印象的效果,讓大家覺得SM好變態好可怕,會有任何反思的效果嗎我很懷疑。

不過劇組也沒有宣稱他們的用意是某種程度上的打破第四面牆讓觀眾體驗劇中所批評的事情,這只是我退萬步的自以為善意猜測而已。但若沒有這層用意,這部戲就更可悲了。

//

整部戲的女角從台詞演技到行為都比男角遜色太多,主播不像主播、心理師不像心理師、記者不像記者,而且永遠都在等男人來救他們或是殺他們

真要說我會覺得整部戲隱隱有點厭女,有些片段表面上看似在幫被社會誤會的女人平反,但實際上對這些女性的刻畫扁平到不行又刻板

//

期待有已經看完的BDSM人私訊跟我討論BDSM再現的問題,不想雷大家這邊就不細說了。

當年因緣際會辦了場研討會,在那之前對相關的議題完全沒有接觸,今天也不敢說多懂,但BDSM社群真的教我很多關於人類慾望的多元想像和人與人關係的多元型態,我認識的BDSM社群不是《模仿犯》裡面演的那樣。

壞人不是因為他喜歡SM、認識了SM所以變壞,而是因為他違反他人意願,這點是無論哪一種慾望都不被接受的事情。

//

留言討論到就補充一下,全片對精神疾患者的呈現也很刻板且複製污名... 多數同樣症狀的人比較是會傷害自己而不是別人...

//

ㄅ過這些角度的批評大概是相關的討論裡最沒有人會在意跟當一回事的一種,所以當然劇組不用太認真處理囉ㄏ

(原文發表於 facebook

Previous
Previous

可以把一切都用服美役之類的詞彙總結的人,一定過得比較輕鬆ㄅ

Next
Next

二二八那一天甚至不是結束,是一個開始